10月31日,虽然长安汽车没有公布高端品牌,但据《新京报》报道,长安汽车总经理助理王俊透露,长安汽车高端品牌下的车型不会低于上汽的荣威550。
除长安外,北汽等高端自主品牌建设,也纷纷以上汽的荣威为参照。如《汽车商业评论》报道:徐和谊认为北汽将用更小代价推出北京牌汽车,并可能复制上汽荣威这一高端自主品牌的诞生过程。
荣威的成就,固然值得学习,但能否学得真谛还是个问题。
促成荣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的因素有很多,包括大规模宣传投入,强化技术、改善设计等基础建设,以及合作大型调研、咨询、策划、公关等企业。但其它车企在上述几方面的力度,也在不同程度提高,甚至并不见得就落后上汽。
硬实力的提升固然重要,但思维的转变更加重要。以前改革开放的时候,一再说要解放思想,企业经营,品牌运作更是需要解放思想。
每次与上汽的人士交流荣威品牌,可以强烈感触到,他们不是为了宣传而宣传。他们喜欢整合传播资源,提炼概念,引领潮流。如荣威350搭载的3G系统,他们绝对不会简单说,这是一项新技术,不是满足少部分人需要的,而是告诉大家,这是一种生活,是你我他都需要的。从技术到生活,不仅传播内容拓展了,而且传播内涵也提升了,荣威品牌的价值,自然也随之升华。
这种整合性的策划传播思维,只是解放思想后,上海汽车的一个侧面。他们在追求一种与众不同,玩别人没有玩过的,用他们领导的原话就是——坚持差异化发展路子。这甚至成为这个企业的一种文化。
复制一种技术是简单的,但复制一种文化是复杂的。从观念开放,到建立部门,引进人才等,需要经历一系列环节。
所以,学习荣威,不仅是对自主品牌传播思维的一次挑战,更是对自主品牌组织结构的一次考验。
当下,奇瑞、吉利、长城等多数自主品牌,正按照品牌,紧锣密鼓推进“分权改革”,这是有了品牌意识之后的转变。这或许是一次契机,通过分权,建立更专业的机构,引进更高端的人才。最大限度整合有限的传播资源,把自主品牌真正玩转起来。但是在这之外,质量管理、服务系统建设等层面呢?是不是也能把思维先转变一下,而不是在销量膨胀中,忘乎所以,当然,上汽在这些方面也需要坚持。
评论